6月7日,清華大學2020年招生宣傳片《追光少年》正式推出。《追光少年》取材於清華大學學生興趣團隊“天格計劃”的真實事件,講述了學生團隊受到引力波探測的啓發,最後一個月克服重重困難製作衞星載荷併發射到太空探...
近日,清華大學公佈了2020~2021學年度第9次校務會議修訂的《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規定》是清華大學碩士生培養的指導性文件,明確了碩士生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培養方案、課程(環節)學習、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等基本要求。《規定》的修訂是清華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健全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
3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鍾雷課題組合作,在《自然》(Nature)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DPP9抑制NLRP1的結構與生化機制研究”的研究論文,通過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等手段闡明瞭DPP9介導的NLRP1抑制機制並對NLRP1炎症小體的激活機制提供了新的啓示,加深了人們對NLR家族功能機制多樣性的認識,也為相關免疫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
3月10日下午,青年教師骨幹領航工作站和院系機關後勤雙向掛職幹部組織開展聯合主題活動,活動邀請副校長楊斌作題為“領導力與幹部能力培養”主題報告。部分領航工作站成員以及掛職幹部近50餘人參加。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教授研究團隊在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形核與生長機制方面取得的重要原創性成果,該工作創新性地提出了SEI的漸進形核和二維生長機制,建立了SEI等温電化學結晶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式,探索了SEI研究的荒蕪之地,是SEI理論研究的關鍵突破,其研究方法可推廣應用於其它負極材料(硅、金屬鋰、鋅等)的SEI研究,在二次電池可控界面的快充設計及出廠化成...
3月14日下午,“乘風破浪開新篇,砥礪奮進正當時”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核心律章”2021年首場宣講報告會在法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校黨委書記陳旭出席活動並講話。宣講報告會圍繞2021年全國兩會精神展開宣講,現場共有9個支部近310名師生參加。
在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温鵬組織的“激光及其應用”課程上,學生們要跟着德國老師聽着英語學着激光技術,還要適應全新的翻轉課堂。這門充滿國際範兒的課程由中德教授聯合建設,採用創新多樣的教學方式,吸引國內外師生參與課程,實現知識共享,獲得廣泛好評。
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是大腦最基礎的生理活動,當動作電位到達突觸時,突觸小泡在毫秒級的時間內釋放神經遞質,從而使動作電位快速跨突觸傳遞,這一過程受到特定蛋白質機器的精密調控。突觸小泡與質膜的融合可分為停泊(Docking)、點火(Priming)和融合(Fusion)三個過程。
3月16日,清華大學年度規模最大的校園招聘會——2021屆畢業生大型就業洽談會在職業發展中心啓動。航天科工集團、兵器工業集團、電子科技集團、美團公司、中興通訊、商湯科技等來自全國22個省市共計300餘家用人單位參會,共提供8000餘個招聘職位。
3月12日下午,清華大學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傳達學習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精神,開展警示教育,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年度重點工作。校黨委書記陳旭作專題報告,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一兵作警示教育報告。
化學位移是核磁共振(NMR)中最重要的物理觀測量。它的數據獲取相當方便,測量的精確度和可重複性都很高,而且對於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變化非常敏感,因此成為獲取大分子的結構和動態信息的重要數據來源。幾十年來,如何準確預測化學位移一直是NMR研究中的一個基礎並且關鍵的問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薛毅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運用以核磁共振為主的實驗技術並結合計算方法來研究生物大分子...
3月12日下午,清華大學召開全校幹部會議,傳達學習兩會精神。校黨委書記陳旭主持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袁駟,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委員、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傳達兩會精神。
3月10日下午,清華大學在二教會議室召開各單位黨委(總支)書記會,對學校重點工作進行部署,通報討論近期工作。校黨委書記陳旭主持會議,黨委副書記李一兵、向波濤出席。各單位黨委(總支)書記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會議。
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五唯頑疾是當前教育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2020年3月,清華相繼發佈《清華大學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標準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全過程管理的意見》,修訂完善《教師聘任管理辦法》及執行規範系列文件,進一步回答了“破立”之問,將立質量放在建立符合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和價值追求的學術評價制度的首要地...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魏迪明分子設計課題組(MADlab)於2021年3月12日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上發表題為“骨架與無骨架模塊複合型線框式DNA納米結構”(Hybrid wireframe DNA nanostructures with scaffolded and scaffold-free modules)的論文。
創新創業,基礎在於教育,關鍵在於人才。清華大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傳統由來已久,20餘年來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打造充滿活力、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努力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貢獻。
3月11日,地學系研究團隊在《環境遙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發表題為“全球逐日無縫數據立方體制作及1985-2020年全球地表覆蓋變化趨勢確定,iMap World 1.0”(Production of global daily seamless data cubes and quantification of global land cover change from 1985 to 2020-iMap World 1.0)的研究論文,提出了新一代地球觀測數據與製圖解決方案,研製了世界上...
3月1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朱聽課題組在《化學》(Chem)期刊雜誌發表了題為“不依賴氨酰tRNA合成酶的蛋白質翻譯”(Translating protein enzymes without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的研究論文,報道實現不依賴氨酰tRNA合成酶的蛋白質翻譯,並嘗試對鏡像tRNA進行氨基酸裝載。
本期“清華新思·師説”邀請清華大學“學堂計劃”錢學森力學班首席教授鄭泉水院士,為我們總結梳理“學堂計劃”及錢學森力學班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成果和寶貴經驗,為未來提供借鑑。
3月11日下午,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啓動儀式在通州區清華大學通州項目現場舉行。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隋振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副校長尤政,副中心管委會以及通州區領導趙磊、王承軍、胡九龍、陽波等出席儀式。